马达加斯加
早上从北京出发,搭乘国航航班,到广州转马航,MO0019,两次经停,15小时之后,在广州集合的四人安全抵达夜幕下的马国首都塔那那利佛。不算从上海出发的路途,我这前前后后就已经花了24小时,真要感慨一句FINALLY~
马航第二次经停是毛里求斯西南部的法属小岛留尼汪,透过机舱模糊的玻璃,看到外头遍布山岭和平地的桔色灯光,很繁华的样子。历史知识不足的我忍不住想:这小小的留尼汪对于某个国家是不是也像当年的香港澳门对于中国一样?飞机最后一次降落时,身体的疲惫被潜意识压抑着,着地的时候感受马国的凉风习习,更加打起精神。入境有分三种:1,马国人;2,有签证的外国人;3:无签证人/免签人。中间那排队伍最长,我们有两人看到马国人的队伍短就跟过去了,我把他们喊回来。我们一起排队。排在前面的华人提醒我们准备五块小费,我坚持认为没必要。我们办入境手续时,第一个敲章的官员问我:“You speak English?”Uh yes!""You know,gift?"我猜到要来这一套,我装没听懂。他把100美元夹在护照里头,指着后面收入境卡第三联的人,说"Gift",意思是他要我给他100美元作为礼物,并且还不是他要,是那位女士要。我跟他讲我们是老师,教你们的人民汉语,我没有礼物给他们。他就直接还我护照了。我转身跟后面三个讲了下,不要给小费。我走两步,收入境卡第三联的女官员笑着说"Gift,arigato",我就说我不是日本人,我是中国人,老师,没有gift,她重复了句"Teacher?",然后就说next time,跟我道别了。总之,我们都没给小费。
然后是领取行李。我把邀请函给检查行李的人看,我们就走了免检通道。几个欧美男人拿着巨大的冲浪板,也走免检通道。哎,有钱人在穷地方真有地位亚。我们出门后,立即看到了前来接我们的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和他的同事。肖院长本人和QQ空间里头的照片看起来一个样子,很消瘦。我们四个人的行李总量远远超过他们的预计,好不容易才把人和物都装上。然后我们直达附近的香港人开的酒店。午夜时分,路边还有三三两两的游手好闲的年轻人,HIPPOP风格的打扮,鸭舌帽+长球衣+宽松裤,是很IN的装扮,可是联想到治安问题后,我忽然把他们和打劫抢劫联系起来,想想还真有点恐怖。抵达酒店。早早休息。5月30日上午很早就起床了,因为凌晨四点多手机简讯响了,然后过了一会又来电话了,我挪到茶几那,把手机按掉,一看,是爸妈给我发简讯了。过了一会,又来电了,我把电话按掉之后回复了简讯,乏力的手指按完一条中等长度的简讯后,整个人就清醒了,因为肚子开始咕咕叫,飞机上最后一顿给的三明治没吃掉,看来需要解决一下了。我起床,用酒店的电热水壶弄了点热水,泡了一碗藕粉,然后和三明治一起吃掉。用了一会电脑。
后来天也开始亮了,就拍拍晨景。打开窗户,听听塔那的声音。这样的宁静让我想起了去年某天清晨在日惹旅舍顶楼天台洗衣服的感觉:凉凉的、静静的,时间一样是中国的夏天,地点一样是赤道以南的热带,气候都是如此宜人。我在窗口站了一阵,和塔那进行着没有声音的空气交换。慢慢地,天亮透了。后来,同屋也醒了,我泡了碗米线,她喝了点麦片。之后就是各自上网,偶尔听着外头不知何处传来的教堂钟声。日惹有穆斯林的广播,塔那有教堂的钟声。我虽然是无神论,但却很喜欢被宗教环抱的感觉。中午十一点半过,肖院长和老师们来接我们,大家一起徒步到附近的中国餐馆吃饭。这附近有很多华人开的店,路边的小摊都在卖中国货,衣服鞋子为主。餐馆一带有点澳门的感觉,窄窄的石路,旧旧的房子,以前跟团去澳门时,导游就是带我们在类似的街区吃饭的。肖院长一路介绍了这里的餐馆情况,他知道我是上海人,还特地提到前方一家叫做“陆家嘴”的餐馆。经过的时候,我看看门口的几个字,哇,果然是“陆家嘴”嘛~如今提到陆家嘴,我就想到正大,有点可惜,因为未来的一年都没有正大这样的地方可以逍遥了。我们去的餐馆名叫“大连饭店”,老板是黝黑的大连人,他又当老板又掌勺。点菜的时候我们四个研究了一下价格,按照300:1的汇率看,荤菜基本都要人民币100~200元,荤素搭配的100不到,素菜也不便宜。我们点了8个菜,荤素兼备。因为我没去过大连,所以也不知道老板的手艺地不地道。味道很一般,但是这在马国已经是高消费的餐馆了。马国吃得很简单,很节俭,所以这一顿算很奢侈了。吃完后,老师们打包了。院长说,他们在国内都不会打包,但是在马国已经养成了打包的习惯。院长和老师们吃过饭后就走了,剩下康老师带我们城市半日游。
康老师是去过津巴布韦的志愿者,我问他这里比较舒服还是津巴布韦比较舒服,他说差不多。我们先是来到附近一家自选商店,康老师向她介绍我们几个新来的,我们打了招呼,聊了聊。老板娘是福建人,她说她已经七年没有回国了。我们极度吃惊,七年?天哪,七年啊!她说,每次他们家需要回国的时候她都想走,但是她老公说,回去要办的那些事情女人不方便办,还是由男人去办,于是买机票的时候总没她的份。老板娘在塔那这样粗犷环境的衬托下显得很有气质,我就说“你真优雅啊”,她一下子开心得合不拢嘴,说离开家乡这么多年,今天听到这句话真高兴。然后我们沿街又走了几段。康老师的沟通能力已经很强了,跟当地人讲价很溜。康老师说路边卖的水果土豆泥不错,300AR一小碗(人民币一块钱)。我看着那个土豆泥堆,形状就跟有时候在国内看到的路边摊凉粉堆一样。康老师请我们吃了一种马国甜糕,跟小树桩似的,切一小片一小片卖,人民币1、2块一片。我们四人分享了一块。外表看起来很不怎么样的小东西却有着美妙的谷物香味,中间颜色深比较甜,旁边颜色浅比较淡,有点老芋头制成的感觉。
今天是周日,大部分店铺是歇业的,小摊也比平时少很多,因为工人们都要去做礼拜。今天能看到的人要么没宗教信仰,要么实为生活所迫。尽管如此,小摊还是随处可见。康老师带我们来到火车站,那是很气派很精致的建筑。我们在火车站的广场合影留念。来到火车站里头,首先看到一家法国太阳眼镜店,投过玻璃门,看到里头整洁舒适的布局,这在塔那真是太难得了。旁边开着的只有两家店,一家卖宝石、一家卖手工肥皂和小工艺品。走出火车站,旁边有一家法国咖啡店,很美。光顾的大概都是法国人,店外头大人们在遮阳伞下倾谈,小孩子在草地上嬉戏。店里头有个黑人演奏着钢琴,琴键边上放着一张纸币。我太喜欢了,一下子忘却了别处塔那的破旧落后。这种差异让人深深体会到,只要你愿意花钱,各地都可以过得很逍遥。我忽然理解了在柬埔寨时我们跟挪威MM抱怨老挝的落后,挪威MM说老挝很不错。如果我以后跟法国人说马国落后,他们也会说很不错吧。其实琅勃拉邦和万象也都有高档一点的地方,只是我们走的是尽量本土化的低端路。如果我介意的是这些,那干脆就呆在上海别出来了。我望望天空绵绵白云,看看远处铁轨无限延伸,吹吹凉风,倒也自在。多好啊,这几天要是在上海就只能躲空调间了。
离开火车站广场,混入门口的露天集市。这规模岂是琅勃拉邦夜市能比。太长了,没穷没尽地长。我们逛了很久都没到尽头。马国人没什么钱消费,集市上二手鞋二手衣服摊很多,还有很多卖五金的,卖音像制品的,各种杂货都有,基本上都是中国货,只是属于国内罕见的低端品。听说很多鞋子是欧洲人丢弃的,我看到有个人的摊子只放着一双破旧的中统皮靴而已,可能这就是他所有的出售品了。马国需要穿皮靴嘛?哎,真可怜,不知道他的鞋会滞销多久,因为我觉得:有钱人不会要二手的破皮靴,没钱人根本没必要买皮靴。
离开火车站,我们沿着独立大道走,然后来到儿童乐园前的广场。康老师说,暴乱的时候那些人就是在这里集会的。我们拍了几张照片,然后走进儿童乐园。这个乐园很热闹,高高低低的土地上安排了很多项目。空中滑翔、空中飞船、空中秋千……都是以人力作为动力的,所以看看这些工作人员,手臂都是肌肉。其实这样也挺好,毕竟拉动就业了,而且还环保,马国电费可是很高的。玩一次这样的游戏,大概人民币两三块吧。小孩子们玩得非常HIGH,但也有被高速旋转的离心力吓得大哭的。
离开游乐场,我们爬上附近的台阶,来到山上比较高档的居民区域。我们爬得有限,所以俯瞰塔那的时候还不能到达一览无遗的程度。
登高结束,康老师带我们搭小巴来到晚上吃饭的附近。饭店对面是南非连锁大卖场,可惜关门了,啊!一个感叹号不够。我们在门口看到年轻的一家三口,是饭店老板。康老师用普通话跟他们交谈,夫妇不是华人,但是能说华语。距离我们预订的吃饭时间还有半小时,于是康老师请老板送我们到总统府一带看看。老板是北大的留学生,老板娘是武汉理工大学的留学生,所以两个人的普通话都很好。老板娘长得比较马来,老板像是华人混血的样子。车开得很快,没一会儿就到了总统府。这里地势比较高,周围有四五星的酒店,有高级餐厅,很西化。我们想拍总统府,但是警卫不允许。
回到饭店,进了店堂,这里跟大连饭店比起来高档很多很多,应该是马国数一数二的中国饭店了。门口接待的年轻人是广东人,普通话稍稍带点广东腔,跟他用广东话稍稍讲了几句,他说他来了三个月。我们坐着等了一阵,院长他们来了,带了一瓶马国干红,大家一起吃喝了一顿。院长说,这一顿就是洗尘了。每人点一道菜,每道菜都很大量。最下饭的是鱼,真是太咸了。这顿饭一定比大连饭店还要奢侈很多,最后走的时候当然也打包了。
饭店的人开车送我们回住处。回到房间时我已经累得不行,因为太早起,也因为喝了几口酒。洗完澡,键盘都按不动,于是等头发稍干就睡了。
5月31日早上九点十分,我们下楼,在酒店门口等候康老师的车。今天的活动安排是:上午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汉语专业本科课堂旁听,下午是当地市场购物。车来了,我们四人挤在后排的三人座上,司机是当地人,后来听说他的工资是每月100,000AR(相当于人民币333元),这在马国已经算中等收入了。我们跟随司机娴熟的技巧快速穿越一段段蜿蜒曲折的街区小道。在这个没有红绿灯的环境开快车,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天赋的。
过了不久,我们的车终于到达一片广阔的区域,建筑看起来也比较大型。果然,我们到了排名全国第一的塔那那利佛大学。目前马国只有一所孔子学院,位于塔大的校区,早前我们都在院长的QQ空间看到过孔院建设中的样子,我的印象是简易的希望小学标准,没想到这次来了一看实物,完全不是。它是一栋外观大气内部精致的二层楼房。我们几个都忍不住感慨出乎意料。可惜我拿出相机,电池告急,挖出备用电池居然还是没充过的。
我们先简单参观了一下孔子学院,距离约定的旁听时间还缺几分钟,于是我们在外头溜达溜达。塔那的阳光很烈,但是附近的露天台阶区域还是有不少大学生聚集着。我和另一个同事走过去,跟三个人聊了聊。两个MM一个DD,其中一个MM的英语很不错,她说他们几个是学西班牙语的,看看他们手上的资料,是A4大小的影印件,字比较小。这儿从小到大都不买教材,都是靠复印的,字小可能也是为了省钱吧。我翻手指头数了数他们能说的语言:“Madagascar language, French. English, Espanol! ”牛!因为知道我们要去南部的城市,以后就没机会见面了,她还把FACE BOOK和EMAIL留给了我。十点过了,我们进教室听课,授课是秀气的女老师。这里的学生虽然只学了一年汉语,但实力已可谓雄厚。冗长跌荡的课文对白居然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我听得一愣一愣的。让我背都要花一阵呢,背完我肯定都想吐了,但是他们背得很高兴,这是何等用功的学习态度啊!他们不仅会背课文,而且口语运用能力也很强。更加值得一题的是,汉字也已经能写得像模像样的。 听课结束,我们去学校的餐厅吃饭。餐厅是个非常小的阁楼木屋,只能容纳20来个人。我们的午饭是一碗汤和一堆米饭,汤里有木薯叶和两块牛肉,价格1400AR(人民币5块不到)。这样的伙食在塔大已经是富二代的消费标准了,大部分学生连这个都消费不起,只能回家吃饭,或者路上买个300AR(人民币1块钱)的面包就当午饭了。太可怜了,难怪马国人都骨瘦如材。想起前几顿在饭店吃的饭,真是太罪过了,要是马国人吃,一口菜就要吃好几口饭,一盘菜,就能吃几顿饭了,一桌菜……哦上帝哪!一个月的伙食都有余。想到这个,我把粗糙的米饭和无味的汤全消灭了。小时候爸妈偶尔会跟我说他们小时候吃不饱的故事,让我跟着一起忆苦思甜。虽然如此,我们家习惯烧一桌菜,而且烧很大量,每顿晚饭都有5-8个菜,今天没吃掉,明天又烧了,所以我们家每天的饭菜总有2/3要倒掉,别说蔬菜了,有时候煮了鸡只吃鸡腿喝鸡汤,煮了蹄膀毛笋汤只吃毛笋喝汤。鱼汤、小排汤更是习惯性地几乎只喝不吃了。罪过,这次回去要换我跟老爸老妈忆苦思甜了。哎哟,这次我来到马国,就像走进了爸妈童年的岁月,我搭乘的不是飞机,是时光机。真难想象一年后我回马国该有多爱上海了。下午院长和吴老师带我们购物。马国这里其实很多中国人,但是只要光顾几次商店,就会和中国老板比较熟。有些老板很热情,有些就比较冷漠。我们先是去工艺品市场。院长他们去过很多次,所以那里的人都已经知道这两位是采购大户了,相当热情。这里有很多宝石颗粒,每几颗装在盒子里,不过我们当然只是看看拉,这种东西肯定越乡下越便宜,我们来日方长。后来,大家前前后后跑了几家商场,他们三个都买了被子,我嫌弃包装简单的化纤被子不够安全,所以没买。这里卖的被子花得跟床罩一样,觉得里头藏着很劣质的原料,睡在劣质的东西里头还要提心吊胆,我情愿不要了,大不了以后我就穿很多很多很多衣服睡觉。其实出门前妈妈让我带上被子,我也是考虑过这个问题的,毕竟恒源祥之类的牌子出现在这里的可能性很低,但是我东西实在太多了,就算压缩,也要有3、4斤的分量。哎,现在想来,我不应该带洗发水之类,应该带被子的!话说这里的枕头也不是真空包装的,弹得高高,也是劣等品。照理说进口货物更应该节省空间所以用压缩才对嘛。我晃悠了一个下午,什么也没买。
晚上大家又一起去大连饭店吃了一顿。有了中午的对比,这一顿的奢侈让我也觉得相当罪过。我是不是要改信佛教了?阿弥陀佛~一天又结束了。
6月1日早上我又天未亮就起床,把5月31号的日记补上,文字的部分不像照片,不记录不整理,就会丢失了。同屋还在睡觉,所以我躲到浴室,把笔记本放在玻璃台上,站着打字。打了一阵,腰酸背痛的,难受死了,但是还是继续打。我的时间就是这样挤出来的,我都被自己感动到。9点15,我们按照约定,下楼等邵老师来接。等了挺久,因为路堵。十点左右,我们的车到达孔子学院门口。大家和院长在教学楼前合影留念。之后是听在津巴布韦有过丰富经验的康老师的课。康老师先是教我们学会使用迷你投影仪,他特地在开始上课之前,让我们几个调试了一下机器。一切准备待续,可是还不能开始上课,因为学生抄写投影的PPT就要抄半个小时。马国的学生都不用课本,为了省钱,他们也很少复印,所以笔记就显得尤为珍贵。一般他们做笔记都会用三种颜色的笔,以区分重点难点。孔子学院里头还有位特别的老师,他曾是北师大的教师,读书时作为公派生到日本留过学,现在在塔那做生意。为了让自己的专长有所发挥,他主动为祖国汉教奉献一份力,免费到塔大这里来授课,每次打的的费用都是自负的。之前的两小时就是他的课,上课内容是中国传统民居。有时候不得不感慨世界之大、人生轨迹的多样性。其实在此之前的一天,我们在商场遇到过,当时院长简要向我们介绍过他,但是我真没想到这位先生是日本留学生。怎么说呢?老师他自己说他放弃日语是因为反日情绪,但是从生活状态看,他把商场赚的物质倒贴一部分在孔子学院换取精神层面的满足,也许挺忙碌,但是他过得一定很充实。马国政局虽然纷乱,但是生活条件并非不堪,尤其在学校还能感受世外桃源般的淳朴自在……我忽然有点向往中年后也能有这样的生活状态。课间的时候,学生们与我们聊天合影。我和容祖儿、朱丽娅等几个人聊了聊。容祖儿之所以叫容祖儿,是因为她的马语名字发音很接近。朱丽娅是JULIA音译过来的,我说我们要去肥拿市,她就跟我说,她认识那边教汉语的老师,让我代她跟那位老师问好。下午吴老师送我们去了SHOPRITE超市,他留给我们一小时购物。这个超市很现代,很整洁,里头东西很多。大卖场对我的意义麽,JASMINE同学懂的~~SHOPRITE和POS机让我的幸福感暴涨,一如去年夏天我们离开鸟不拉屎的老挝之后来到暹粒重见大卖场时的心情。能刷卡就有安全感,不必担心身边现金不够之类的问题。我这次出门根本不知道马国这里不发工资,以为这里还会发400块每个月,我当然没带够钱拉!不过再说吧,反正大不了西联汇款。话说这个国家也不安全,带够钱未必是好事。我在SHOPRITE补充了洗发水护发素肥皂之类的东西,因为怕到了外省就买不到敢放心使用的东西了。我拿了REVLON的洗发水和护发素,它们都是南非产的,洗发水是蜜桃味的,护发素的覆盘子的,都是十几块人民币。另外买了1L装的椰油二合一洗发水,其实我自己有带400ML过来,但是觉得一年的话,这点还是需要的,我一天不洗头第二天就头痛。其他东西也买了一些,结账,33K多点。离开SHOPRITE,我们去了动植物园。本国人门票才1块多人民币,外国人的门票30多块,区分得还是很清楚的。我们在吴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地参观神秘的热带园林。我拿长焦拍的狐猴宝宝令我无比自豪,抓拍的时候它们刚好坐在一起,表情无比可爱,眼睛咕溜咕溜的。来这个动植物园基本上就把马国的植物物种和动物物种看了个遍。吴老师来过很多次,所以对这里相当熟悉。他说那些拗断之后流出白色液体的植物都很毒,溅到眼睛里会瞎掉。为什么这么毒呢?因为这些热带植物如果没有毒,就会被野生动物都啃光了。大自然就是这样的。吴老师说是这样说,还拗了几次给我们看,他戴着眼镜,但是我没戴眼镜,我就看得慌慌的。动物园的龟也好大好大,大得看得我慌慌的,跟看蛇的感觉差不多,总觉得不太舒服。总之,还是狐猴最可爱。
在动物园的时候,三个小朋友一直跟着我们。一开始吴老师让蔡同学把喝了一半的芬达给他们,蔡同学就给了。过了一会儿,他们又跟来了,我留意芬达瓶子已经空了。吴老师用法语跟他们聊了聊。断断续续跟我们跟了好久,他们偶尔窃窃私语偶尔欲言又止,终于还是开口问我们要钱了。吴老师对这种情况比较熟悉,他就故意问学生为什么需要钱,他们马上回答说“家里有人去世了”。吴老师就说没有钱了,他们这才离开。马国的小孩子习惯问别人要钱,我们也要习惯这一点,还要学会应付。离开动植物园,我们5个人去饭店吃了一顿。这一顿来头可大了,大厨是个拿厨师证的中国人,他和孔子学院合作,即将开班教授当地人学烧中国菜。开课的新闻已经登上了报纸,所以我们这顿就是名人料理了。我们四个先点菜。来了马国几天,我们早已熟悉马国人对饮食的节俭,于是我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便宜的素菜。吴老师点最后一道菜,爆出“石斑鱼”几个字的时候我吓了一跳。天哪!这顿饭院长老大都不在,我们点这么好的菜?可以吗?我一边吃惊一边看菜价,结果,哇塞!石斑鱼折合人民币才50来块!我是怕耗钱所以鱼肉都没看,根本不会想到50块钱能吃到石斑鱼。好!我瞬间爱上马达加斯加了~要是我们家的人也在马国,石斑鱼随便吃~多好啊!
我们5个人在楼上吃饭的时候,司机先生在楼下等我们。吴老师问老板拿了个碗,打了点饭,夹了些菜,亲自帮司机送饭。马国等级观念很强,但是吴老师信善,“将心比心”。我也觉得只有这样做才会令我们自己也吃得踏实。
这一顿很合大家口味,石斑鱼不错,要是辣的就更好了。吃完饭,吴老师送我们回酒店休息,大家在酒店楼下告别。
第二天我们几个就要出发了,养精蓄锐早早睡。6月2号
早上七点多,我们下楼。行李堆了一大滩。车晚了一些到。我们四个和朱老师同车,院长和叶老师同车。车子逐渐离开市区,缓缓进入乡村。没有了城市密集的建筑,视野顿时开阔起来。路况比我想象的好很多,虽然是连续的S型山路,但司机技术不错,没有人晕车。路上我们看到最多的动物就是牛。朱老师说,马国又称“骑在牛背上的国家”,牛比人多。我们看到有些人停在路旁做饭,朱老师说,这些人都是要去首都卖牛的。马国人没钱运牛,于是他们从很远的家门口开始赶牛,一直赶到首都。在哪里累了就坐下休息,在路边搭建简单的灶具,煮点勉强温饱的食物,然后继续赶路。他们一个人要赶十几头甚至几十头牛。为了防止混淆自己的牛和别人家的牛,他们都会给自家牛做上标记。对比车里车外的世界,我想就算有点晕车的人也不好意思晕了。
下午一点多,我们在一家当地的餐厅吃饭。这里是塔那到海边景区的必经之路,所以英语信息比较多。服务员可以说英语,但是是比较初级的英语。我给一个小伙子和一个大姐各一粒悠哈悠哈,他们很高兴。等午饭的时候,我们对大厅中的一座庞然大物起了兴趣,这看起来是一颗树的一节树桩,里头挖空,外头雕像。外型是一个茶壶,表面刻了一些酒的图文。肖院长说这个里头能躲人,他上次来的时候看到过有人在里头拍的照片。真的假的?可以吗?大家望望店员,也跃跃欲试。小伙子过来帮我们开盖,朱老师和他一起抬起盖头。我第一个进去试试,空间真大,不过进去干吗呢?好像没什么有创意的动作可以适合这个场景,于是我呆呆地拍了张老实的照片,出来了。后来又有人进去拍照了。上菜了,是煮牛肉块和汤、米饭,类似学校小木屋餐厅,但是肉多一些,汤也浓一些。下午又开了很久,天空开始飘起雨来。
终于到达麦会长的工厂,大家停顿了一会。我们几个刚开始以为这便是我们的家了,但是看看一楼,找不到传说中的药店,于是这个想法否决了。
华侨商会会长麦先生来了之后,大家才又上车,前往我们未来一年住的地方。
车子开了一会,开进黄昏凉雨浸湿的小巷子里。下了车,粘粘的泥路。望望四周,不见药店。真的嘛?有点不确定。过了一会儿,肖院长他们的车也跟来了。就是这里了!这是后门,所以看不到前门的药店。
开了门,爬上长长的阶梯,来到二楼。搬了几次行李,终于把东西都运到楼上了。放下东西后,大家一起出门晚餐。
车子开了一小会,停在一家欧式小餐厅门口。进屋,是间装修精致的餐厅,地方不算小。有摆放着很多酒的吧台,店堂里头大部分是长方桌,也有圆桌。我们大家围坐圆桌,听肖院长和麦会长、陈秘书长聊了起来。这里的华侨很多,我们住的地方是华侨商会会长麦先生的房子,吃饭的地方是麦会长开的店。陈秘书长略懂普通话,所以沟通比较方便。他在华文学校教了十四年书,因为没有好的普通话师资,所以以前他们都是教广东话的,但是以后就是教普通话了。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晚上6、7点了,后来校懂等等陆续到来。大家互相介绍,握手。肖院长说我们几个人的签证还需要延长一下,陈秘书长翻译之后和校董协商,他们问要一年还是两年,我们一开始觉得一年就好,后来觉得两年也行。也许一年之后不当志愿者了,还能拿着签证来旅游。有人罩的感觉真神奇,我马上想到了港产片里头描绘的“旺角”。这个场面就像帮派与帮派的碰头,老大与老大的交涉,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走到一起。扩大中华影响力、共求发展是大家的理想,教授中文和中华文化是大家认可的途径,而未来一年将在这里落实行动的是我们四个烂仔。马国人晚饭都是八点才吃的,所以大家一直聊到八点。晚饭是精心准备的,先是一人一碗云吞面,然后是点心和主菜:有马国的油炸辣饺,有肉丸,有类似春卷的点心。如果这是在中国,我们肯定不会觉得这顿饭有什么特别的,但是这是在马达加斯加,在这个饮食无比简单的国家,这样一顿食物可谓无比丰盛奢侈了。饭后大家还聊了很久,这里的人基本会三种语言:法语、粤语、马语。华侨之间用法语沟通。麦会长还会英语、西班牙语,因为在西语国家学习过化学专业。现在他除了店铺之外,有家具厂、酒工厂……可谓神通广大。陈秘书长比较健谈,他说小时候被爷爷送到澳门读书,然后又去香港。他和李小龙是两年的朋友,他们七十年代初在一个功夫馆里头学功夫,认识了两年,后来第三年李小龙就去世了。他让我们猜为什么广东人会来马达加斯加,我们当然不知道了,他就说:本来他们的祖父辈是为了躲避战乱往南洋跑的,但是海上航线的时候被风吹来了马岛。他还拿出了自己用白酒加上树根泡的酒,和肖院长、朱老师分享。他自己不喝酒,他说他泡酒就是给别人喝的。我们其他人喝了马国的红茶。
过了很久,肖院长向华侨们表示,我们几个要早点回去,因为还有东西需要整理。华侨他们笑着说,他们就在等我们说这话,他们不能下逐客令。大家大笑。回住处,我还在感慨这个菲亚纳兰楚,真是有点马国“旺角”的感觉。
6月3号上午陈秘书带我们几个熟悉附近的商店,杂货店、鱼店、肉店、药店……向老板们一一介绍我们,还跟楼下的杂货店批发商老板说让他算我们便宜点。之后我们参观了未来教课的学校。看见学前班的小孩子时,我们都忍不住兴奋,他们真的太小了,怎么这么一丁点儿的小孩子能那么乖呢?端端正正安安静静地坐着听老师说话,太神奇了。年级越高,楼层越高。我们所到之处都是一阵“你好”“老师好”的迎声。参观完学校,我们在陈秘书太太的店铺买了电饭煲等炊具。回住处,在楼下买了些油盐酱醋。中午的时候液化气来了,于是午饭我们自己下厨,吃番茄蛋盖浇面。面是毛里求斯产的,吃起来就是泡面的口感。下午三点多,麦会长和陈秘书长来接我们去兜风。两辆车一前一后,开离市区,开了很久山路。我问陈秘,我们这是要去哪儿,他说我们要去茶庄,前一天喝的茶叶就是那边生产的。来到茶庄,是个很安静很美幻的度假村。有湖有花园有桥有小亭子,有现代的建筑。最特别的是有两座树木修剪成的三人沙发,挺有意思,大家都去那里蹲着拍照了。度假村非常漂亮,以致于大家都说以后要把这个地方介绍给度蜜月的朋友。我们走了一圈,来到可以跟星级酒店媲美的餐厅。老板虽然穿着很休闲的居家服,但还是有退休大哥的气势。我们在这里吃了姜汁蛋饼和其他点心,喝了奶茶。老板说他的孙子想去北京玩,但是他说要他先学好汉语。我们离开的时候刚好看到他孙子,长得很欧化,是个健康帅气的小孩子。天快黑的时候回到住处,我们简单做了一顿素食晚饭。